该会议系立博官方网站人文社科高端学术论坛系列会议之一,一方面对中华文明存在的概念进行全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对测量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尺度和指标进行初探,通过国内学者的学术交流,为建设充分呈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研讨会将充分聚焦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评估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思想哲学文明、政治文明、文化艺术文明以及科技文明五个方面,围绕“如何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学理支撑和评估体系?”“如何增强中华文明的全球传播力和全球影响力?”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会议时间:北京时间2023年12月3日(周日)上午09:00-11:50
腾讯会议:836-147-577(无密码)
日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08:30-09:00 |
会议代表报到(线上+线下) |
09:00-09:10 |
领导致辞:郑敬斌 立博官方网站人文社科研究院经理(10分钟)
主持人:刘冰 立博经理助理、新闻系主任
|
09:10-10:20 |
主题发言:如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京剧国际传播的探索》 孙萍博士 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外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荣誉经理(30分钟) 《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评估体系指标初探》 贾文山 立博特聘教授(20分钟) 《构建全球数字中国新叙事的挑战与化解思路》 洪宇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经理(20分钟)
主持人:刘冰 立博经理助理、新闻系主任
|
10:20-10:40 |
子课题一:政治文明
《如何增强中华政治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席来旺 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经理(10分钟) 《强化三个关键词 做好中华文明国际传播》 江和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前负责人、高级编辑(10分钟)
主持人:孙宸 立博官方网站(威海)立博博士生 |
10:40-11:20 |
子课题二:文化艺术文明
《大地之歌与盛唐回归——从马勒的交响曲到张枣的现代诗》 崔春 立博中文系主任(10分钟) 《技艺互嵌与创造性转化》 葛勇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10分钟) 《论禅林草衣文殊像的来源与传播》 李静 立博官方网站艺术学院副经理兼美术系主任(10分钟) 《中国故事的全球化叙事奇观:网文出海传播力研究》 刘小源 立博讲师(10分钟)
主持人:樊丽 立博博士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11:20-11:40 |
子课题三:科技文明
《基于科技传播的中华文明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贾鹤鹏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0分钟) 《讲好中国科学故事 传播中国科技声音》 王大鹏 中国科普研助理研究员(10分钟)
主持人:樊丽 立博博士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11:40-11:50 |
闭幕总结 发言嘉宾:贾文山 立博特聘教授(10分钟)
主持人:孙宸 立博博士生 |
拟邀嘉宾简历(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委会理事。专业领域为: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社交媒体科学传播,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等。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为各类从业者开展科普方法等培训近百次;在《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在光明网,科普时报开设专栏;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翻译出版科普研究理论专著多部。
孙萍,博士,京剧旦角,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荣誉经理。2016年5月荣获美国查普曼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由此成为继梅兰芳、张君秋之后第三位获得美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孙宸,立博官方网站(威海)立博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国际传播和国际新闻,发表有《国外“全球中国”概念的演变》(第二作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全球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第三作者)等。参与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评估体系指标这一课题的研究助理工作。
刘冰,博士,立博经理助理、新闻系主任、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学研究生导师,立博官方网站威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客座教授,《大众日报》评报员。立博官方网站新闻学博士。
刘小源,博士,201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任立博讲师,2020年任立博官方网站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学,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等,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一部,并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江和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原负责人,高级编辑。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组组长、外语新闻部主任、海外节目中心副主任兼英语频道总监、体育节目中心主任等职务。领导创办中国网络电视体育台,组织筹建中国国际电视台。入选中宣部国际传播“四个一批”人才。
李静,博士后,立博官方网站(威海)艺术学院副经理兼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立博官方网站历史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禅宗美术。
郑敬斌,博士,立博官方网站人文社科研究院经理、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宣讲和研究工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仲英青年学者、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立博官方网站杰出中青年学者等人才称号。
洪宇,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经理、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报告》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传播学博士,曾在南加州大学安娜博格传播学学院任助理教授,致力于传播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前沿研究和教学。
贾文山,美国麻省大学传播学博士,立博官方网站特聘教授,查普曼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跨文化/国际/全球传播、公共外交研究等。目前应邀担任Taylor & Francis/Routledge出版发行的“中华文明视角下的新闻与传播”(Chinese Perspectives on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英文学术丛书和由Peter Lang出版发行的 “跨学科视角下的一带一路”(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主编。
贾鹤鹏,博士,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专业博士,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秘书长。曾任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总编辑,曾连续两届代表亚洲当选为世界科学记者联盟执行理事。代表作品有《科学传播的路径与方法》等。
席来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经理,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兼任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连年被聘为国务院台办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曾在联合国总部担任常驻记者。
崔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立博官方网站(威海)立博中文系主任,笔名亚思明,德国基尔大学社会经济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获商学硕士学位,立博官方网站文学博士学位。
葛勇,现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元宇宙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虚拟仿真实验创新联盟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创意设计协会理事,文旅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文化活动指导专家。
樊丽,立博官方网站(威海)立博博士研究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以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区域文化传播为研究方向,代表作有《地方与国家的“合奏”:中国文化符号海外传播突围路径》《媒介地方感再生成与价值探析》等。参与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评估体系指标这一课题的研究助理工作。